2023-06-19 20:05·白马茶馆1982年 75岁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3月22日 接见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编导木铁等同志,谈了华东几个部队的情况。4月30日 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淮海千秋》电影编导木铁等,拍摄粟裕谈淮海战役的情况。同时还拍了一些生活活动镜头。4月 回忆鲁南战役的文章《鲁南大捷》在《军事学术》1982年第4期上发表。5月7日 应《淮海千秋》摄制组要求参加了有关淮海战役的座谈会,谈了淮海战役的概况。5月21日 去玉泉山休息、散步。5月 在4月30日 和5月7日谈淮海战役的基础上,又谈了几次有关淮海战役的情况,后来经楚青整理成《粟裕谈淮海战役》,刊载于1989年《党的文献》第6期和《军史资料》增刊第1期。文章共归纳了7个方面的问题。第1点, “淮海战役发展成为南线战略决战并取得胜利的条件,不是一开始就成熟的”,而是形势的发展、正确的决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敌人的错误,而取得的。“所以,必须从战局变化中,从发展阶段中,来研究淮海战役”。第2点,关于向提出举行淮海战役建议的考虑,粟裕说: “豫东战役歼敌九万多人,证明打大歼灭战的想法符合实际。解放战争以来,随着敌我力量的消长和战略战术的变化,我军歼灭战不断向更大规模发展是个客观规律。这种大歼灭战发展下去,势将成为同敌人的战略决战。而要进行这种大规模的决战,必须考虑时机;还要考虑战场条件和后勤供应条件。对于战场和后勤供应条件,我考虑在长江以北决战比在长江以南决战有利得多,而在长江以北决战,又以在徐蚌地区为最有利”。 “如兵出中原,我军将处于白崇禧的武汉集团与刘峙的徐州集团之间,桂系(指白崇禧——作者注)可能参战。为此,在济南战役前,我就考虑到打下济南以后华野向何处出动?1948年8月23日我们在上报军委的一个电报中指出: ‘两个月以后,我们即可举全力沿运河及津浦南下,以一个兵团攻占两淮及高邮、宝应,则苏北局势即可大大开展,” “济南战役敌人援兵没有来,我们有必要,也有足够的力量,同敌人在江北再作大的较量。所以,我在济南战役即将结束时,1948年9月24日早晨向提出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第3点,关于在淮海战役演变为南线战略决战过程中个人的考虑,粟裕说:淮海战役演变为南线决战的重要条件,一是中野、华野两大野战军在一个战场进行战役协同;二是辽沈战役的胜利。有了上述这些条件,我觉得淮海战役发展为南线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我于11月7日、8日两次提出,孤立徐州,截断徐敌陆上退路,抑留敌人于徐州及其周围,尔后分别削弱与逐渐歼灭之的建议,得到了的批准: “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第4点,关于歼灭黄百韬的作战,粟裕说: “华野围歼黄百韬兵团是一个大仗、硬仗,是由运动战转为村落阵地攻坚战”。我只讲几个特点:(1)一次战役歼敌5个军,“这样规模的仗我们过去没有打过”。这“必然带来兵力使用和战术、技术等一系列的新问题,增加指挥与作战过程中的难度”。(2)作战方式由野战攻击转为近迫作业。(3)兄弟部队的协同。第5点,关于华野第二阶段的作战任务,粟裕说: “随着战场形势的不断变化,对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作战任务曾作过多次设想和调整”。11月23日前设想,战役第二阶段,除华野阻击徐州杜聿明集团外,中野围歼黄维集团,华野围歼李延年和刘汝明兵团。11月24日后,变换为华野“钳制、阻击徐州杜聿明集团及南线之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同时以必要兵力直接参加打黄维。后来杜聿明突围,钳制、阻击杜聿明的任务发展为追击、合围。”。其中,曾出现对杜聿明集团突围方向的判断,及中野合围黄维集团后,估计3天就可以全歼,因此中央又提出要华野歼李延年集团一部等变化。而粟裕担心的是如果打上了李延年,围歼黄维的作战未能结束,杜聿明又跑出来了,形势将起极大变化,故日夜守候,注视着情况的不断变化,设想着临机处置的方案。曾连续七昼夜没有睡觉,后来发作美尼尔氏症,带病指挥。在第二阶段,华野部队因部署多次调整及转移使用兵力,作战行动很紧张。华野共16个纵队,先后归中野直接指挥参加歼击黄维兵团的有五个纵队;另以五个纵队担负阻击李延年、刘汝明,保障中野侧背安全,并作为战役预备队;而追击合围杜聿明时最大使用兵力为11个纵队。这不仅可以看出转移使用兵力之频繁,也可以看出当时兵力使用已达到了极限。第6点,关于战役第三阶段情况,粟裕说:战役到了第三阶段,形势就完全明朗了。我军已占绝对优势,杜聿明成了瓮中之鳖,绝对逃不脱被全歼的命运。问题是从全局来看,什么时候发动总攻为有利。第7点,粟裕顺便谈了敌方的指挥。编导木铁等谈淮海战役
3月22日 接见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编导木铁等同志,谈了华东几个部队的情况。
4月30日 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淮海千秋》电影编导木铁等,拍摄粟裕谈淮海战役的情况。同时还拍了一些生活活动镜头。
4月 回忆鲁南战役的文章《鲁南大捷》在《军事学术》1982年第4期上发表。
5月7日 应《淮海千秋》摄制组要求参加了有关淮海战役的座谈会,谈了淮海战役的概况。
5月 在4月30日 和5月7日谈淮海战役的基础上,又谈了几次有关淮海战役的情况,后来经楚青整理成《粟裕谈淮海战役》,刊载于1989年《党的文献》第6期和《军史资料》增刊第1期。文章共归纳了7个方面的问题。
第1点, “淮海战役发展成为南线战略决战并取得胜利的条件,不是一开始就成熟的”,而是形势的发展、正确的决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敌人的错误,而取得的。“所以,必须从战局变化中,从发展阶段中,来研究淮海战役”。
第2点,关于向提出举行淮海战役建议的考虑,粟裕说: “豫东战役歼敌九万多人,证明打大歼灭战的想法符合实际。解放战争以来,随着敌我力量的消长和战略战术的变化,我军歼灭战不断向更大规模发展是个客观规律。这种大歼灭战发展下去,势将成为同敌人的战略决战。而要进行这种大规模的决战,必须考虑时机;还要考虑战场条件和后勤供应条件。对于战场和后勤供应条件,我考虑在长江以北决战比在长江以南决战有利得多,而在长江以北决战,又以在徐蚌地区为最有利”。 “如兵出中原,我军将处于白崇禧的武汉集团与刘峙的徐州集团之间,桂系(指白崇禧——作者注)可能参战。
W体育官网
为此,在济南战役前,我就考虑到打下济南以后华野向何处出动?1948年8月23日我们在上报军委的一个电报中指出: ‘两个月以后,我们即可举全力沿运河及津浦南下,以一个兵团攻占两淮及高邮、宝应,则苏北局势即可大大开展,” “济南战役敌人援兵没有来,我们有必要,也有足够的力量,同敌人在江北再作大的较量。所以,我在济南战役即将结束时,1948年9月24日早晨向提出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
第3点,关于在淮海战役演变为南线战略决战过程中个人的考虑,粟裕说:淮海战役演变为南线决战的重要条件,一是中野、华野两大野战军在一个战场进行战役协同;二是辽沈战役的胜利。有了上述这些条件,我觉得淮海战役发展为南线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我于11月7日、8日两次提出,孤立徐州,截断徐敌陆上退路,抑留敌人于徐州及其周围,尔后分别削弱与逐渐歼灭之的建议,得到了的批准: “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
第4点,关于歼灭黄百韬的作战,粟裕说: “华野围歼黄百韬兵团是一个大仗、硬仗,是由运动战转为村落阵地攻坚战”。我只讲几个特点:
(1)一次战役歼敌5个军,“这样规模的仗我们过去没有打过”。这“必然带来兵力使用和战术、技术等一系列的新问题,增加指挥与作战过程中的难度”。
第5点,关于华野第二阶段的作战任务,粟裕说: “随着战场形势的不断变化,对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作战任务曾作过多次设想和调整”。11月23日前设想,战役第二阶段,除华野阻击徐州杜聿明集团外,中野围歼黄维集团,华野围歼李延年和刘汝明兵团。11月24日后,变换为华野“钳制、阻击徐州杜聿明集团及南线之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同时以必要兵力直接参加打黄维。后来杜聿明突围,钳制、阻击杜聿明的任务发展为追击、合围。”。
其中,曾出现对杜聿明集团突围方向的判断,及中野合围黄维集团后,估计3天就可以全歼,因此中央又提出要华野歼李延年集团一部等变化。而粟裕担心的是如果打上了李延年,围歼黄维的作战未能结束,杜聿明又跑出来了,形势将起极大变化,故日夜守候,注视着情况的不断变化,设想着临机处置的方案。曾连续七昼夜没有睡觉,后来发作美尼尔氏症,带病指挥。在第二阶段,华野部队因部署多次调整及转移使用兵力,作战行动很紧张。华野共16个纵队,先后归中野直接指挥参加歼击黄维兵团的有五个纵队;另以五个纵队担负阻击李延年、刘汝明,保障中野侧背安全,并作为战役预备队;而追击合围杜聿明时最大使用兵力为11个纵队。这不仅可以看出转移使用兵力之频繁,也可以看出当时兵力使用已达到了极限。
第6点,关于战役第三阶段情况,粟裕说:战役到了第三阶段,形势就完全明朗了。我军已占绝对优势,杜聿明成了瓮中之鳖,绝对逃不脱被全歼的命运。问题是从全局来看,什么时候发动总攻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