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体育官方网站成都大运会丨成都大运会遗产将长久惠及城市和广大市民

发布时间:2023-08-05 15:50:29    浏览:

[返回]

  w体育官方网站新华社成都8月4日电(记者陈地)4日,成都大运会赛事运行专场新闻发布会在主媒体中心举行。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曹雪峰表示,本届大运会将为成都的长远发展留下宝贵的财富,长久惠及城市和广大市民。

  据曹雪峰介绍,成都大运会是世界大会创办以来首次对遗产工作进行全面规划管理的一届大运会。2019年10月,成都就编制完成了《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遗产规划》,其主要目标是通过举办成都大运会,努力创造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发展、教育与青年7个方面29个领域的丰厚遗产。

  在重点领域方面,体育场馆是成都大运会留给这座城市最为显性的体育遗产。据了解,成都大运会总共有49个场馆,其中新建13个,其余36个均为改造场馆,体现了可持续利用理念。新建场馆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均达到了绿色建筑的二星级标准,改造场馆大多数在高校,赛后将用于高校的体育事业发展,有效防止了闲置浪费。

  近年来,大运场馆能赛尽赛、能开尽开。在2022年面向社会免费或者低收费开放近8万个小时,服务市民群众超过509万人次,举办各级各类赛事730余项。曹雪峰表示,大运会结束后这些场馆还将继续用于成都的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

  而大运村,是成都大运会带给这座城市重要的教育遗产。据悉,成都大运会综合环境、距离、交通等因素,选择了在成都大学建设运动员村。这一“村校合一、体教融合”的模式是大型国际体育赛事运动员村建设中的一大探索。赛后,大运村将全部移交成都大学,实现百分之百可持续利用。

  这是7月16日拍摄的一处代表团公寓。成都大运会运动员村于7月22日正式“开村”。新华社记者胥冰洁摄

  此外,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也是成都大运会带来的改变。近两年成都全面推进夜景靓化、立面净化、市容美化、生态优化,顺利完成2000余个城市环境整治和品质提升项目,并先后对十陵大运村片区、凤凰山体育公园片区等15个片区实施了风貌的集中整治,让市民身边的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

  统计显示,近3年来,成都累计签约重大体育产业项目115个,签约金额超过870亿元,2022年成都市体育消费的总规模提升至578.6亿元,较2018年增长了44.5%,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2年全市体育产业的总产值达到了1005亿元。

  2023年7月30日,湖北宜昌雨过天晴,三峡大坝附近云雾缭绕宛如画卷,美不胜收。

  2023年7月27日,江西省瑞昌市武蛟乡,俯瞰蓝天白云下的瑞昌虹源光伏发电站达尔湖场区,排列整齐的太阳能光伏板与周边景致相映成景

  郁金香花以其特有的徇烂多彩,娇艳妩媚地高雅身姿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其花也像牵牛花一样,白天舒展开美丽的花瓣,迎风起舞,将最美的身姿展现在人们面前,到了夜晚又好像害羞的姑娘逐渐收拢起多彩的花衣,以待朝阳升起时再一次绽放。

  2023年7月18日,在安徽省淮北市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的足球场上,来自乡村小学的小球员们正在进行足球训练。

  天津首个数据知识产权交易、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上线日,天津首个数据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数据知识产权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上线仪式在科创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举行。

  2023年7月17日,山东荣成寻山海洋牧场,养殖工人驾驶船只在云海之间收获江篱,构成耕海牧渔的美景画卷。

  2023年7月12日,甘肃敦煌雨过天晴,游客在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观光游览

  每当幕色降临,晚霞就像一杯泼洒在天空的葡萄酒,把整个黄昏浸在微微的醉意里,光的色彩把原本白色的云染成了血红和金黄色。

  2023年7月9日,在广西桂林市临桂区四塘镇界牌村,农民正抢抓农时进行晚稻插秧。宛如镜面的稻田与错落有致的民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夏日田园画卷。

  7月6日,三门峡水利枢纽开启黄河2023年汛前调水调沙,助力冲刷小浪底水库库尾,为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提供后续动力。

  临近七一,位于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的青岛中德生态园小学开展童心向党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小学生们亲身感受时代的伟大变迁。

  2023年6月26日,重庆市梁平区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绿树碧水与蓝天、白云、城市、田园相融成景,如同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3年6月25日,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的白云山水库,因水生态环境改善,形成了天蓝、岸绿、水清、景美的生态环境。

  2023年6月23日,游人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西洛街道千亩荷塘休闲赏花。

  2023年6月22日,在新疆博湖县博斯腾湖大河口景区,精彩的水上飞人表演吸引各地游客驻足观看。精彩的表演给各地游客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跳体验。

  连江县全面推进海洋牧场健康发展,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行科技兴海,以养兴渔,有力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 皖ICP备20004280号-1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