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体育首页新闻调查丨“用过即抛”的塑料垃圾如何治理?一文了解

发布时间:2023-08-20 09:41:20    浏览:

[返回]

  塑料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也变成最大的麻烦之一。因为“万能”、因为廉价、因为便利,人们习惯“用过即抛”。从海洋到农田、从城市到乡村,减少塑料污染,人们已经付出行动。

  今年60岁的尤维德是大黄鱼养殖大户,他有一个坚持了几十年的习惯——每天巡视鱼排。

  w体育APP下载官方版

  尤维德说小时候家里穷,他13岁就上街卖冰棍,30年前开始养殖大黄鱼,如今做到年产8000吨的规模,靠的是一家人超乎寻常的勤奋与投入。然而伴随财富到来的还有海洋环境的改变,尤维德越来越觉得无奈,一度曾想放弃大黄鱼养殖产业。

  尤维德:不转行没有办法,原来是海水浑浑的,乱七八糟的,海上乱了,食品行业有很多责任,鱼容易得病,得病要吃药,这个海不要讲,我这一代就报废了,不要讲传下去我孙子什么再下去了,都不可能的事情。

  尤维德耕耘多年的这片海域叫三都澳,位于福建省宁德市,是一个天然深水良港,在当地渔民眼里它简直就是家门口的聚宝盆。然而这个美丽的港湾却一度因无序养殖和海漂垃圾变成了令人生畏的地方。三都澳环境的变迁还要从更早说起......

  30年前宁德水产技术站专家刘家富,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突破了大黄鱼全人工批量繁育技术。此后三都澳迅速成为我国最大的大黄鱼人工育苗与养殖基地。2021年宁德大黄鱼年产量超过19万吨,占全国90%左右,产品出口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人民币,直接从事大黄鱼养殖、加工的逾10万人。与此同时,海参、鲍鱼、紫菜、海带、龙须菜等海产品养殖也在三都澳兴起。2022年仅霞浦县的海参产量就达5.5万吨,产值约72亿元,占全国海参总产量的27%。

  吴先强是霞浦县溪南村的海参养殖大户,他说每年11月渔民们会去掉这些编织袋,把海参小苗放进塑料笼,再浸入海水中养到来年4月收获。吴先强靠养海参年收入有100来万。

  在流入海洋的各种垃圾里,废旧塑料数量最庞大、也最难以被降解。它们随着洋流到处扩散,海面、海底乃至水生动物的体内,无处不在。而塑料垃圾的产生,和人们“用过即抛”的习惯密切相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3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塑料年产量超过4.3亿吨,其中三分之二塑料制品均为短期使用,很快就会变成废物。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计,2019年全球约产生3.5亿吨塑料废弃物,其中45%被填埋、22%被随意丢弃在陆地或海洋、17%被焚烧、仅有9%被再次利用。在宁德的三都澳,除了海参套袋之外,渔民们还使用廉价的塑料制品搭建鱼排,这样虽然降低了生产成本,却带来了公共环境问题。

  海洋垃圾的困境并非宁德独有,全球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每年进入水生态系统的塑料数量约为1800至2800万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首次“海洋大会”上表示,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垃圾的总重量可能超过鱼类。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物种扮演着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角色,一些生物的有机废弃物总会变成另外一些生物的食物与酬劳,没有最终垃圾,循环往复、天然闭环。但人类的日常生活以及农业和工业生产却遵循着“资源——制造——产品——使用——废弃”的线性方式,不断产生废物和垃圾,却无法像自然界那样将其彻底分解和完全再利用,因此生产越多、使用越多、垃圾也就越多。这样的场景一次次击破了人类社会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美好神话。

  山东是我国农业大省,除了广泛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外,蔬菜、水果等产量也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山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人民币,地膜在山东的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据统计,2017年我国地膜使用量143.7万吨,覆盖面积达到2.8亿亩,主要应用在新疆、山东、内蒙古、甘肃、云南、河南、四川、河北、湖南等9省区。从总量上看,包括棚膜、地膜在内的农膜仅占全国年塑料制品总量的3%左右,但由于长期重使用、轻回收,部分地区地膜残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农业绿色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

  王云说地膜无法长期反复使用,每年春季播种时都要更换新的。对于废旧地膜人们通常也会用最省力的方式处置。

  山东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站长 曲召令:应该说是应用三十多年农用薄膜,老百姓可能在使用当中,对地膜污染意识不足,随意弃置和填埋的情况可能也时有发生。从长远来看,解决地膜使用,残留地膜的污染问题,首先要解决不能够遗留在土壤中,最大的程度减少对土壤的污染,使土壤的环境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也益于我们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我们生产的农产品能够质量上产生安全。

  从“白色革命”到“白色污染”,类似地膜的故事,贯穿着塑料的整个发展史......

  1907年比利时化学博士力奥·贝克兰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件酚醛塑料制品,他将其命名为“万能材料”,为此他的照片还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此后塑料制品风靡全球。20世纪40年代,美国民意测验显示“赛璐玢”(cellophane)这种塑料包装纸被大众视为英语中最美丽的词语之一。几十年后,苏珊·弗赖恩克尔在她的著作中写道:“我们每天要接触和使用近200种塑料制品,我们对塑料高度依赖的同时又随意丢弃,我们与塑料的关系就像一段变质的恋情”。

  无论在当下还是未来,我们都难以摆脱对塑料的依赖,欧洲塑料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2015至2020年,全球人均塑料消费量从43.63千克增长到46.60千克,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84.37千克。另据统计,中国塑料制品产量在2019年突破8000万吨,2020年塑料用量为9087.7万吨,从总量上看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和消费国。2019年中国的塑料制品废弃量超过6000万吨。

  山东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站长 曲召令:应该讲我们是从2013年开始,国家提出了改善整个土壤环境质量,对农用薄膜污染治理做出了部署和安排。2014年,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耕地质量提升计划这样一个文件,明确了对地膜治理,特别是对污染治理这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明确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针对如何减量,如何替代,如何做好回收利用都做了一些部署和安排。但是作为我国农民来讲,因为无论是我们种植棉花,种植花生,可能还有各类蔬菜品种。大部分不属于经济价值高、效益非常突出的这样的产业。如果回收利用,遵循谁污染、谁治理、谁付费,这个在目前的情况下,农民我认为很难适应,也不会答应。鉴于这种情况下,我们现在作为一个公益性的大众的需要解决在污染防治统筹问题,我们需要政府的力量,通过资金的扶持,或者按照覆盖面积来鼓励引导,他们在能够在回收上,在集中清理上能够调动他的积极性,激发他的主动性,使我们整个的回收工作能够健康持续地把它进行下去。

  在环保领域,人们常把谋取个体利益最大化,却对空气、水源、土地等公共资源造成损害的现象称为“公地悲剧”。为了破解这一困境,我国不断在立法、政策等层面做出调整,职能部门也在加强监管,同时探索能够激发企业、个体等多方参与的解决方案。

  2019年的春节尤维德只休息了三天就开工了,他有两件大事要办:一是要压减自己鱼排网箱数量的40%,二是要把自己大黄鱼育苗厂里的部分鱼苗放流。有人觉得,尤维德要放弃这个产业了,但并非如此。

  让尤维德做出决断的“清海”是宁德市2018年开展的海上养殖综合整治行动。

  2015年1月1日,经过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这部法律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2016年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全面启动,这项自上而下的重大制度安排,旨在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情况,促进绿色发展。2017年宁德三都澳海漂垃圾和无序海产品养殖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2018年宁德市开始了简称“清海”的海上养殖综合整治。

  2018年宁德市颁布《宁德市海水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重新划定禁养、养殖和限养等功能区,使得海产养殖量与三都澳港湾的环境承载量相匹配,此后将256万亩禁养区内的养殖设施全部清退。此外还升级改造养殖设施,引导养殖户将廉价、易损坏的传统网箱更换为质量更好、使用寿命更长的塑胶网箱或深水抗风浪大网箱,泡沫浮球则更换为塑胶浮球。

  据统计,宁德全市累计投入资金45.48亿元,升级改造标准渔排55.75万口、深水大网箱3450口、贝藻类33.74万亩,从源头上减少了海漂垃圾的产生。而对于海参养殖,当地政府则根据生产的季节性,专门组织人员对废旧编织袋进行收集。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统筹在“清海行动”结束后海漂垃圾的日常清理工作,宁德市还专门成立了国有独资企业——宁德市城投蓝海新材料有限公司。

  在陆地上,人们对于纸张、金属、木材等价值较高的垃圾会主动进行回收,但价值低的一些塑料垃圾则无人问津,这些废旧塑料泄露到海洋中,就变成了海漂垃圾。宁德市在对海漂垃圾清理的同时,为了避免陆地的塑料垃圾入海,对沿海各乡镇的陆地垃圾处置也重新进行了安排。

  截至目前宁德市已累计清理海漂垃圾138.15万立方米、6.37万吨,这些垃圾被收集、运送上岸后,部分资源化利用,例如泡沫浮球粉碎后可做建筑领域的填充材料,还有部分用于焚烧发电,其余被运往垃圾填埋场。

  从去年开始双龙峪村的村民王云又多了个身份,她是废旧地膜临时收购点的站长,政府定价每斤6毛钱。

  除了设在村里的临时回收点外,济南市还在乡镇设置了25处固定回收站,在区里建成7处回收中心。李永芬夫妇、经营着一家农资商店,2021年他们开始负责区级废旧地膜回收中心。

  为了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并考虑到废旧地膜后续再利用,济南市有关部门出台了废旧地膜的回收标准和规范。

  李永芬说政府除了补贴仓库建设费用外,还支付给他们每斤2毛钱的利润。但李永芬夫妇对待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并不仅仅因为金钱,他们知道这些废旧地膜下一步的去向和用途,那才是自己努力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2018年我国开始实施新地膜强制性国家标准,将地膜的厚度下限由原来的0.008毫米增加到0.010毫米,同时提高了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并要求在产品合格证上明显位置标有“使用后请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2020年《农用薄膜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对农膜的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再利用及监管等环节进一步予以规范。

  事实上,要减少甚至战胜塑料污染,并不必等到它变成垃圾之后,才开始采取行动。如果把塑料的原材料生产、设计、制造、销售、使用到废弃视为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就会发现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治理的可能与机遇。2023年3月,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续会通过了《终止塑料污染决议(草案)》,该决议指出,建立一个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到2024年达成一项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涉及塑料制品设计、生产、回收和处理等各个环节,意在强调对塑料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循环利用,或将有望大幅减少甚至战胜塑料污染。

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 皖ICP备20004280号-1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