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梁恺龙,副市长孙永,省黄三角农高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毕建明,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副所长易可可,省农科院副院长刘开昌出席发布会。
梁恺龙表示,2021年10月21日,习在山东考察调研时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重要指示精神,将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作为全省农业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经过多方共同努力,2022年12月30日,科技部正式批复在山东建设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这是我省落实习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对加速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梁恺龙在发布会上说,我国是全球第三大盐碱地分布国家,拥有各类可利用盐碱地资源约5.5亿亩,盐碱地分布广、面积大、类型多样,开发潜力巨大,是我国耕地“提质、扩容、增效”的重要来源,是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旨在打造盐碱地技术创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系统性突破盐碱地生态保护和综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模式,为我国乃至全球盐碱地生态保护和高效利用探索新路径、提供新技术、建立新样板。中心获批建设,是我省高能级科创平台新的突破,奠定了我省在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领域的战略领先地位,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梁恺龙在发布会上介绍了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功能定位和建设布局。中心以盐碱地综合利用核心共性关键技术和前沿引领性技术攻关为核心使命,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实现“三个转变”,即:由治理盐碱地向适应盐碱地转变,由化学农业向生物农业转变,由传统农业向智慧化现代农业转变,努力探索盐碱地生态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打造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与战略研究高地、创新创业人才引培基地、机制创新试验场、盐碱地综合利用产业新技术策源地和国际合作交流中心,为我国盐碱地生态保护和综合利用提供源头技术供给,为构建盐碱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研发布局上:针对适生作物品种少、盐碱耕地质量低、生产效率不高、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中心将聚焦盐碱地生物育种、盐碱地产能提升和盐碱地生态化利用三大关键领域,设立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与鉴定评价、盐碱地适生作物种质资源创制与高效育种、盐碱地土壤改良与快速培肥、盐碱地水肥盐协同调控、盐碱地绿色低碳与生态强化、标准化高效智慧种养、盐碱地特色农产品功能化开发等七大重点研究方向。
空间布局上:针对全国盐碱地类型多样和资源禀赋差异大等特点,按照盐碱地类型及地域分布情况,构建“1+3+16”的空间布局。“1”,就是在黄三角国家农高区建立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总部,负责核心研发、系统集成、综合协调和创新服务等工作。“3”,就是按照不同类型盐碱地区,设立东北苏打盐碱地、西北干旱半干旱盐碱地、华北插花盐碱地3个分中心,开展区域性应用研发、模式打造和专业化服务工作。“16”,就是在大庆、银川、巴彦淖尔、石河子、德州、东营、盐城、喀什等地布局建设16个技术集成应用综合试验站,以我国典型盐碱区为主要监测对象,重点开展盐碱地土壤、植被、地下水和气候等长期定位观测与区域特色农业技术创新研发,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格局,为盐碱地治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中心建设发展分三个阶段。”梁恺龙表示,第一阶段是2023年至2025年。中心总部和各分中心、试验站全面启动运行。突破一批盐碱地生物育种关键核心问题,培育耐盐3-6的粮油、饲草、特种经济作物新品种(系)80个以上,构建耐盐碱生物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耐盐碱作物新品种推广面积达到3000万亩,实现我国盐碱地主要农作物的品种更新换代。突破盐碱地土壤改良与快速培肥、多水源高效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带动1300万亩盐碱耕地质量普遍提升1-2个等级,单位面积综合产能提高25%以上。构建“生物育种绿色投入品标准化智慧化种养生态化利用”的盐碱地生态化高值化全产业链条,培育盐碱地高效生态智慧农业新模式,建设盐碱地特色功能性产品等产业孵化基地。
第二阶段是2026年至2030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创新中心,中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建成以本地化团队为主,引进和合作团队为辅的人才团队,形成高层次创新人才、技能型人才、高素质农民和企业家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制约盐碱地保护和利用的关键核心技术基本得到解决,孵化出一批科技型企业,在典型盐碱区形成多种相对稳定的盐碱地综合生态高效利用模式,带动我国盐碱地规模化分类利用和盐碱地产能提升。
第三阶段是2031年以后。中心的平台体系更加健全,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更加完善,盐碱地相关的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高度集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渠道更加畅通,创新驱动发展作用日益凸显,自我发展能力大大提高。在我国不同盐碱类型区基本形成稳定且可持续的盐碱地综合生态高效利用模式,盐碱地后备耕地资源的作用得到科学合理发挥。
孙永表示,东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盐碱地国创中心建设,将其作为贯彻落实习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重要举措,时时放在心上、紧紧抓在手上。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推动黄三角农高区高质量发展工作委员会,出台了支持黄三角农高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支持盐碱地国创中心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作为全国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主阵地和主战场之一,w体育官方网站东营市将牢记习殷切嘱托,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面落实盐碱地国创中心建设方案的总体要求和各项任务,认真研究好、落实好支持盐碱地国创中心建设发展的各项具体政策措施,在服务国之大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充分彰显东营担当。”